您好!欢迎来到广州老龄产业网~

手机站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年权益 > 仿冒身份

针对老年人的诈骗骗局,一起了解一下!

所属分类:仿冒身份 阅读次数:1205 发布时间:2024-05-08

近年来

诈骗套路层出不穷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

信息闭塞、渴望健康、认知较弱的特点

骗取老年人钱财

1装"孙子” 赔偿10万还不够...

3月12日下午,王奶奶前往银行取钱,当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其取钱用途时,王奶奶表示自己外孙撞了人,这是用来赔偿对方的。这让银行工作人员立即警觉起来,拨打了翠苑派出所电话并将老人送到了派出所。

经民警了解,原来前几天老人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自己是王奶奶外孙的朋友,现王奶奶外孙开车撞了人,对方要求赔偿10万元就可以私了,不然可能有牢狱之灾。同时对方让老人赶紧筹集现金,并还特意叮嘱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此事。

隔天老人再次收到“外孙”朋友的电话,对方表示被撞的人还要17万元赔偿才能与你外孙达成和解。于是乎王奶奶急忙跑到银行取钱,准备给“外孙”送去。

民警了解完事情经过后,立即与王奶奶家人取得了联系,最终证实王奶奶的外孙一切平安,根本没有撞人,更不需要王奶奶汇款。


2“孙子”打架伤人来要钱调解

2024年3月18日晚,90岁老大爷周有贵报案称在3月17日20时接到一个自称是滨江区派出所所长的电话,称其孙子打架伤人需要给钱调解,商量好后在18日14时对方来杭州市西湖区山水人家美林泉13幢1单元门口取钱,后事主发现被骗,共计损失人民币50000元。接到报案后,古荡派出所办案组立即组织警力对案件进行开展工作,20日上午在抓获嫌弃人,两名嫌疑人如实交代自己在网上找所谓的工作就是帮助网络犯罪分子实地取现的犯罪事实,目前该二人被采取刑事拘留。


3利用Facetime视频电话诈骗

2024年3月20日16时许,张女士(58岁)在家中接到一个Facetime视频电话,对方自称是微信服务平台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称张女士之前在“微信百万保障”平台上投保了,平即将到期,会进行扣费,如不取消钱会从银行卡直接扣掉。张女士称需要取消,但自己不会操作,然后添加了对方微信,由对方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指导操作。

后对方询问张女士资金情况,称关闭银行卡在“微信百万保障”里绑定的信息,需要走流水,然后给了张女士一个银行卡号,将其把卡里10万元转账到该银行卡号,并称钱会在转账后三分钟左右原路返回张女士的账户。但张女士转完钱,一直没有收到对方返回的钱,这时对方又称再转3万元,然后之前的10万和3万一起原路返回到账户上。此时张女士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诈骗,于是报警。


4“大师”传授“奇门遁甲”

近日,西溪派出所社区民警傅振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电话,称居民王阿姨最近行为有点“怪”!总是神神秘秘地,不像平时那么开朗了,神色也有些异样。

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阿姨最近都在学习所谓的“奇门遁甲”,通过一个微信视频号,王阿姨已经被“大师”彻底“洗脑”,不过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已经花了3000多元钱,买了三次课程。因为阿姨对“大师”的那套言论深信不疑,傅振没有简单的进行劝说,而是通过手机,上网查询了全国各地类似手段的诈骗新闻,并把视频放给王阿姨看。事实胜于雄辩,一个个活生生的被骗案例,最终阿姨幡然醒悟,答应不会再去看课程,也不会再继续为它花钱买单。


警方提醒:


请广大老年人,切莫轻信任何陌生来电任何通过电话、短信要求线上转账汇款,线下资金交易的都要先跟子女沟通核实,做到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不交钱。同时子女要多给老人普及反诈知识提高老年人防骗意识如不慎被骗请注意保存好证据立即拨打110报警。

    点赞

    收藏关注

    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