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广州老龄产业网~

手机站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孝老爱亲 > 感动人物

东兴社区的宋勤获得广州2023年第一季度广州好人

所属分类:感动人物 阅读次数:1326 发布时间:2024-05-20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家住市桥街东兴社区的宋勤,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顺,什么是爱。而她因为孝老爱亲,被广州市评为2023年第一季度广州好人。

据了解,宋勤的母亲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重度残疾,“我母亲小时候患骨髓炎,但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只能进行高位截肢,最终母亲右边大腿被截肢了。”尽管如此,在宋勤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却用自己的乐观给了她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我爸爸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不在家,所以小时候家里经常只有我和妈妈。有一次我晚上发烧了,是妈妈恳请隔壁好心的伯伯带我去医院看病。”小时候父母对她的好,她一直记得。

宋勤说,母亲小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没怎么读过书,但是后来她的姐姐嫁给了一位老师,所以她有机会学习了几年。就是这么几年的时间,母亲学会了读书写字,并且从小培养宋勤读书写字。“我的妈妈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她对生活很认真,也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宋勤说,母亲是一位乐观向上、开朗的人,“2019年母亲去世,作为一个从小重度残疾的人,她活了90岁,她总是开朗乐观地说自己‘赚了’。”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宋勤却做到了。她数十年如一日悉心地照顾着自己的父母。宋勤的父亲年老体衰,母亲残疾多年,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但宋勤还是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父母的重担。

“在我孩子9岁的时候,丈夫就因病去世了。2004年,我搬回去和父母一起住,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是父母在精神上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宋勤说,自己在那段最难熬最灰暗的时期,是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关怀让她走出低谷,到了父母老了之后,她自然而然也要为父母付出。

在父母年老之后,宋勤的生活基本就是家庭、医院、单位三点一线。“有一次,我外出了,母亲摔倒在地,父亲去扶的时候一不小心造成了腰椎压缩性骨折,导致两人都要去医院,我只能每天医院家里两头跑。”宋勤苦笑着说,父母老了之后,基本都是轮着住院、出院,她一直坚持照顾着。

在家里作为女儿,宋勤做到了百善孝为先,侍奉父母体贴入微,经常给父母洗衣、洗头、洗脚、整理房间、换洗被褥,使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安度晚年。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母亲,多年来,宋勤每天5点半起床,给母亲翻身、穿衣、洗脚、喂药、喂饭。由于母亲身高体胖,半身又不能动,宋勤每天给老人翻身、穿衣都很吃力,但她毫无怨言。

据其回忆,最艰难的时候就是母亲临终前最后几个月,那个时候的父亲已经有了些许老年痴呆,“当时我母亲住院,医院说最少要有一个家属24小时陪护,我只能在医院照顾母亲,让我的儿子帮忙照顾我的父亲。” 她说自己的儿子从小也十分孝顺,在外婆离世前最后的日子里,儿子辞职在家帮忙照顾外公,直到外婆去世,儿子才重新去找工作。

她常说敬老爱老,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她经常教育后辈:“父母岁数都大了,他们一辈子经历的艰难数不胜数,为养育子女辛苦半生,把我们养育成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码的做人准则,良知不仅仅存在于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赡养自己的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她不仅孝顺老人,还对周围的老年人特别关心。谁家的老人有什么困难,她都尽力帮助,她经常帮助街坊邻居的孤寡老人做清洁、送衣物,赢得街坊邻居的交口称赞。她告诉记者,每当她看到老人,心里就会想如果自己年老之后,也会需要别人的帮助,这个时候,她就会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邻里老人。

    点赞

    收藏关注

    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