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西山区曾是“小三线”建设的主要地区之一。宜昌远安的大山深处就有一个代号为“066”的军事基地,它也是落户湖北的三线军工企业中最大的那一个。
06开头的基地,听起来就很神秘
“0”代表国防建设,“6”代表航天系统,最后一个为序号。06开头的,共有8个基地。关于它们的资料在几十年前可是绝密。
061在贵州遵义,是生产防空导弹的。062和064都在四川。065半路停建,查不到什么信息。067基地最初在陕西凤县,是西安航天六院的前身。068基地最早在湖南邵阳隆回,后搬到长沙,是湖南航天的前身,也是航天系统三线建设中的最后一个基地。
废弃的066基地(图片来自网络)
而066基地就落户在湖北远安,它曾诞生了我国第一代地对地战术导弹。为了保密,远安曾是湖北唯一整体不对外开放的县,066基地对外联络地址是“武汉市87号信箱611分箱”。
规模非常大,鼎盛时期员工有几万人
066基地筹建时间算比较晚。1969开始建设,规划之初在沮河两岸有几十公里的范围,规模相当的庞大。
建设初期的066基地(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的远安可是湖北省第二穷的县,真真一穷二白。三线建设一声号令,来自北京、东北和西北等地的第一批建设者奔赴山海而来。又从湖北各地抽调2万民兵前来支援。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打包迁远安,更名066红星医院。
80年代的066基地(图片来自网络)
一路筚路蓝缕,从无到有。经过5年的建设,066基地初具雏形。按照规划,建成9家工厂(红阳、江北、红峰、险峰、红林、万峰、万里、江河、万山分厂)、1家医院、1家总体设计所,还有配套的家属区。各个分厂有自己的分工,比如:万里厂是生产雷达的,万峰厂是生产地面指挥仪的。
山沟里能飞出金凤凰
因为整体战略的变化,066基地的建设并不如想象的顺利。部分未完工的分厂缓建,施工队就地解散,前来包建、援建的也被要求返回原厂。
稍有风吹草动,人心最易散。但凭着要为国家研制一款最需要的导弹这个信念,也让066基地硬是扛了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
80年代初起,066基地便开始艰苦地研究国内属空白领域的某重点型号系统。终于在1992年设计定型。1999年建国50周年的国庆阅兵上,066基地独立研制生产的新型号巡航导弹展示在公众面前。
王振华铜像(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感念研发总工程师王振华对基地的贡献,基地职工曾自发筹钱为其造了一座铜像,最初摆放在基地机关楼的一侧。后来,基地总部搬迁武汉,铜像一并带走了。
“北有星光,西有万江”
面包车生产车间(图片来自网络)
80年代以后,迫于生存的需要,和其他军工厂一样,066基地也开始研制和生产一些民品:梅花扳手、脚轮运输器、农用车、卷烟机、电视机、电风扇、小面包车、水陆两用汽车等。
江北厂轻型载货汽车的广告宣传单
万山厂生产“万山牌”旅行汽车、江北厂生产“江北牌”客货两用汽车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JB-130双排座轻型载货汽车还登上了《上海汽车报》,一时间来买车的人排成长队。
往昔一去不复返,“066”永存心中
1993年,以066基地为主组建的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成立。2007年被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九院。2011年又重组为四院。
老厂门口的宣传栏(图片来自网络)
按照调迁计划,自1994年开始到2002年,三江集团部分分厂陆续外迁至孝感市,总部搬至武汉。
人去楼空的住宅区(图片来自网络)
从1969年到2000年,30余年的时间足以书写一个时代。名称的反复变更中,人们仍习惯性地称自己是“066人”或“三江人”。
废弃的巨大厂房
空空如也的办公楼(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远安的老厂空空如也。一片一片的无人住宅楼静静地伫立着。厂子门口还有国防安全图片,山墙头“备战备荒为人民”水泥字上的红色油漆早已斑驳。几栋大楼也是人走楼空,门窗残缺,墙皮剥落。大喇叭兀自挂在暖气铁管上,四周爬满了青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