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广州老龄产业网~

手机站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年权益 > 中奖钓鱼

养老骗局、涉疫骗局层出不穷?警惕披着“新衣”的老套路

所属分类:中奖钓鱼 阅读次数:1205 发布时间:2024-05-21

日前,广州越秀区一位年近80岁的婆婆,接到冒充“某某通讯管理局”的诈骗电话,对方以其“涉嫌违法”要求配合公安调查为由,将电话转到“某市公安局”。她打开对方发送的链接,看到有自己名字和头像的“通缉令”,将情况告诉七旬老伴后,二老都对对方的“警察”身份深信不疑。


婆婆被要求对所有人保密,为向对方证明所谓的资金来源合法性,她按对方指引将名下所有存款共508万元归集到同一张银行卡内,还开通了手机银行等网上业务,一直和骗子保持联系。


4月30日下午,越秀区反诈中心通过96110劝阻专线联系老人,但二老电话均无法打通。判断事主或被“深度洗脑”,越秀区流花派出所民警迅速上门阻止,但婆婆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内,其老伴则坚称妻子没有接到诈骗电话,听了越秀区反诈中心的电话劝说,还有些不耐烦。


在确保两老在民警视线范围、不操作手机的同时,越秀区反诈中心联系上两老的儿子。得知儿子要回家,加上民警的劝说,两老才慢慢放下戒心,最终得以守住一生积蓄,没有进行下一步转账操作。(点击右边文字回顾更多内容→这种电话千万别信!八旬老人被“深度洗脑”,差点转账500多万元……



提醒:


公检法机关没有“电话笔录”“安全账户”,凡是以自证清白、配合调查为由,要求绝对保密、归集资金、开通网银、上网查看“通缉令”“逮捕令”的,都是骗子!陌生电话要求转账汇款的不轻信!96110是全国反诈劝阻专线,96110的来电请及时接听。


02

案例二:

主动点开链接下载不明App

险被“钓鱼诈骗”


我母亲好像被人诈骗了,怎么办?”4月19日,珠海的陈女士带着母亲来到翠香派出所山场警务室求助。原来,4月18日,陈女士母亲收到一条冒充“xx银行”的短信,称其可申请298000元额度的备用金,便点开了短信内的链接下载了链接内的App,陈女士想起曾看过类似的反诈骗宣传案例,怀疑母亲被骗。


了解情况后,民警马上联系银行,幸好老人银行卡内的钱并没有损失,后帮老人卸载了诈骗App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据了解,老人遇到的是钓鱼诈骗。此类诈骗短信内有一个仿冒正规官网的钓鱼网站链接或诈骗App下载链接,通过积分兑换、网络贷款、中奖信息等形式诱骗点击。



提醒:


收到可疑短信,尤其提醒有网贷、中奖等信息,要仔细辨别,最好直接删除。不明网址链接不点击,来历不明的App不下载!


03

案例三:

轻信“00”开头的客服电话

损失33万余元


根据工信部有关规定,境外电话进入我国通信网络时,必须在主叫号码前添加国际冠字“00”(部分手机将“00”翻译为“+”),且严禁删除该冠字。


日前,李女士就接到号码为“002625****”的来电,对方自称是购物平台客服,因错把李女士的账户开通为代理商,将导致每月扣款500元,若要取消代理商手续,就要听从指引。


李女士轻信了对方,将银行卡内的存款转到对方指定账户,对方拒不退还,将其拉黑,李女士这才发现被骗,损失33万余元。



提醒:


现在很多犯罪分子潜藏在境外,他们通过非法渠道大量购买个人信息,在境外利用网络虚拟号码实施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代办贷款等类型的诈骗,此类号码全部带有“00”或“+”开头的国际冠字。如果你没有固定的海外关系,且频繁收到境外来电,那么这些境外来电几乎全是诈骗电话,请提高警惕,谨慎接听!


注意!新型涉疫骗局

实则都是老套路!



在大家齐心抗疫时

却有骗子

打起了流调电话

和防疫短信的主意

广东已有人中招!

这些涉疫情骗局

虽披上“防疫”外衣

实质仍是老套路




01

“流调人员”怀疑

你有来历不明的资金?


4月7日,佛山南海区一女子接到自称是某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电话,说她在上海某医院接触过新冠肺炎确诊者。


事主没去过上海,对方称她的身份证被一171开头的电话号码绑定,该号码主人接触过确诊病例,还利用她的身份信息实施诈骗,怀疑她名下的银行卡有来历不明的资金。


为自证清白,事主按照对方要求,将资金全转到一张银行卡,并将卡号、密码及收到的验证码告诉对方,最终被转走9万元。

    点赞

    收藏关注

    星级: